感染基孔肯雅热会留后遗症吗?这几类人要格外当心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,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基孔肯雅热1952年首次在非洲报道,由白纹伊蚊等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。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,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基孔肯雅热1952年首次在非洲报道,由白纹伊蚊等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。
近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召开“时令、时事与健康”新闻发布会(第十三场)。会上,自治区疾控中心发布蚊媒监测结果,7月份全区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.87,有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。
近期,全国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,该疾病主要通过伊蚊(俗称花蚊子、花脚蚊)叮咬传播。8月4日,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,为防止疫情输入引起本地传播,重庆市自8月起每周发布蚊媒监测结果,确保市民及时掌握风险,共同做好防控。
“基孔肯雅” 在非洲发言的意思,就是 “弯腰走路”,听这名字就能想象有多狠?——患者痛到直不起腰。“基孔肯雅” 于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被发现,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雨季或温暖潮湿的季节尤甚,这种病毒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(南方常见的“花蚊子”)传播,
按蚊主要传播疟疾,停留时腹部翘起,喜欢在干净、大面积的静水环境繁殖,如水稻田、池塘、沼泽;库蚊主要传播乙型脑炎,停留时身体平平地贴着墙面或天花板,肚子形状较为圆滚,最爱在被污染、富营养化的小型积水中繁殖;最需要警惕的伊蚊主要传播登革热、寨卡病毒病、基孔肯雅热、
花盆每周彻底清洗花盆托盘,避免积水。闲置物品翻倒闲置的水桶、脸盆、玩具、轮胎等,倒扣存放或收入室内,防止积水;废旧瓶罐及时丢弃,避免雨水积聚。
近期,全国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,该疾病主要通过伊蚊(俗称花蚊子、花脚蚊)叮咬传播。8月4日,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,为防止疫情输入引起本地传播,我市自8月起每周发布蚊媒监测结果,确保市民及时掌握风险,共同做好防控。
该功能需获取用户定位授权,如用户所在区域正在开展蚊媒传染病疫情处置,系统将提示用户区域内存在传播风险,注意防蚊叮咬,积极灭蚊,做好个人防护。
据世卫组织的数据,目前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,约550万人面临感染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。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,我国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,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。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,科学认识与全民
①登革热:由登革病毒引起,伊蚊传播,典型症状包括高热(可达40℃)、剧烈头痛、肌肉关节痛、皮疹,严重者可能出现出血或休克。多数登革热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,会在一两周内好转;
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 fever,CHIK)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,主要经伊蚊(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)叮咬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,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。
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近年来随着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,在我国的传播风险日益升高。《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(2025年版)》和《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(2025年版)》先后出台,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。如何从法律角度来充分落实方案和指南,仍需
近期,全国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,该疾病主要通过伊蚊(俗称花蚊子、花脚蚊)叮咬传播。8月4日,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,为防止疫情输入引起本地传播,我市自8月起每周发布蚊媒监测结果,确保市民及时掌握风险,共同做好防控。
今年夏天,中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,引发本地传播。7月29日,全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参会。广东省疾控局数据显示,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,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
根据8月1日~3日监测结果,重庆全市39个区县中,这些区县蚊媒风险较高: 高风险(BI≥20,红色):1个区县; 中风险(10≤BI<20,橙色):26个区县; 低风险(5≤BI<10,黄色):7个区县; 达标(BI<5,绿色):5个区县。
近期,全国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,该疾病主要通过伊蚊(俗称花蚊子、花脚蚊)叮咬传播。为防止疫情输入引起本地传播,我市自8月起每周通过「重庆疾控」公众号发布蚊媒监测结果,确保市民及时掌握风险,共同做好防控!
本研究旨在探讨埃及伊蚊(Aedes aegypti)中Lethal(2)-Essential-for-Life [L(2)EFL]基因家族在登革病毒(Dengue Virus, DENV)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。通过深度测序技术,我们比较了登革病毒感染后14天的
最近,佛山的楼顶灭蚊行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。一些居民对楼顶的花花草草被清理表示不满,甚至质疑这一行动是否矫枉过正,提出诸如“要不要把绿化带全部铲了?把公园里的树都砍了?把所有池塘都填了?”这样尖锐的问题。这一现象背后,其实反映出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措施的理
当前正值夏季高温,蚊虫孳生活跃。由伊蚊(俗称“花蚊子”)叮咬传播的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疾病风险显著升高,防控形势严峻。为切实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安全,我们向全区居民发出以下倡议:
今年夏季,广东等地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呈现上升趋势,引发公众广泛关注。疾控专家指出,病例增多与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密切相关。此类气候为伊蚊滋生提供了理想条件,再加上伊蚊逐渐“家栖化”,使得居民感染风险明显增加。